Search

上週六金馬獎,對我來說最惋惜的,就是不能在前台親眼看見侯孝賢獲頒終身成就獎。不過,當晚於後台新聞中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上週六金馬獎,對我來說最惋惜的,就是不能在前台親眼看見侯孝賢獲頒終身成就獎。不過,當晚於後台新聞中心,在手忙腳亂之下透過轉播仍舊眼眶泛紅,見證歷史。今早總算有空重溫典禮,還是被這座終身成就獎打動。
 
不畏隔離之苦,一口答應來台的是枝裕和,每一句引言都說進心坎:「我想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樣,是他的粉絲,是他的電影的影迷。我今天僅代表他的徒子徒孫站在這裡。」而後「福祿壽」家族透過李屏賓代表致詞,迎接侯孝賢上台領獎,滿場的影視工作者起立鼓掌,侯孝賢的「福祿壽」家族就是台灣電影於狂風浪湧下的定海針,他們是台灣電影的斷代史,侯孝賢的成就,尚在書寫,終身也數不完。
 
他們在 80 年代的困境底下,在迷惘、困惑中,大破大立嘗試新的可能,扛起台灣電影,另闢蹊徑走出新局,堅定前往明天的路上。當時「福祿壽」們應該怎麼也沒想到,「新電影」會長成今天這種樣貌,除了成就自我之外,也持續成為滋養台灣新銳影人的養分。李屏賓說:「我們都是侯導的孩子。」這句話便印證了侯孝賢的終身成就。
 
鏡頭又拍到台下的李安、蔡明亮等人,他們承接住台灣電影,也看見金棕櫚得主是枝裕和用力鼓掌,這群人在歐洲三大影展、奧斯卡屢屢獲獎,上週六晚間齊聚金馬舞台,侯孝賢的終身成就獎則再度於艱困時局穩住台灣電影,成為疫情下的難忘風景。因為他們,金馬是端的上國際的頒獎盛會;因為電影,台灣則更被世界認識,雖然並非立竿見影,但這是最好、最溫柔的外交。
 
電影就是有股溫暖的力量,能在疫情之中驅散黑暗、照亮人心。從台灣新電影到現在,幾十年過去了,但我們仍因為電影,前往明天的路上。
 
侯孝賢說:「我喜歡電影,我拍電影,這就是我的信念。感動別人,先感動自己。」台下的觀眾,早已感動的一把眼淚。當無數人前仆後繼的將一輩子的信念灌注在此,你說,怎麼能不愛電影。
 
圖片來源:金馬影展 TGHFF
#金馬獎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地下電影,筆名溫溫凱,私經營。待過串流平台、電影雜誌、電影發行商,曾任金馬影展第4屆亞洲電影觀察團。文章散見關鍵評論網、換日線、電影神搜、風傳媒、CATCHPLAY+等媒體平台。
View all posts